饿了么逐步取消外卖“超时扣罚”——全国首份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在上海诞生
确保众包网约配送员在正常劳动情况下,小时劳动报酬综合计算不低于25元;逐步推进取消超时扣款处罚,降低网约配送员的超时焦虑;新增“自主选择休息权提醒”功能,网约配送员可自行选择期望的休息时段……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协商算法恳谈会上,外卖平台饿了么与骑手代表正式签订《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全国首份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就此诞生。
此次恳谈会聚焦计价、调度派单、时间预估、路径规划等“四大算法”模型及规则,签订的《协议》涵盖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协商协调机制等方面,关乎骑手切身利益。
明确配送费计算规则
“同样送一单超大超重单,新小区坐电梯,老小区只能爬楼梯,两单计价一样吗?”“极端天气才有补贴,遇到临时交通管制要绕远路送餐怎么办?”“超时扣钱导致我工作压力很大”……
恳谈会一开始,外卖配送员代表就“连续发问”。9名来自饿了么不同区域不同站点的劳动者方代表,带来一线跑单小哥关心的议题。来自企业物流部、核心算法技术部门、法务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平台服务商、平台商家代表也共同参与协商讨论。
经过各方协商,在平台计价算法方面,《协议》约定,平台持续优化计价算法模型及规则,提高顺路单派单概率,对于超重、体积大、需要步行上下楼梯等较难配送的订单,提高其在计价算法中的权重比例,优化“恶劣天气自动触发补贴”功能,确保众包网约配送员在正常劳动情况下小时劳动报酬综合计算不低于25元,逐步推进取消超时扣款处罚,降低网约配送员的超时焦虑,保障网约配送员收入稳定。
针对骑手们关于“距离一样的订单,为什么价格不一样”的困惑,《协议》明确提出,正着手对配送费的计算规则进一步透明化,在平台官网设立算法公示专栏,及时与社会公众沟通饿了么的算法原理、机制与优化进程。在网约配送员App端的接单页面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明确标示出配送费的计算规则(如距离、时段、难度系数等),保证网约配送员清晰知晓配送费的构成,杜绝“隐藏扣款”。
规划路线剔除逆行样本
因算法路径规划误差,导致骑手为避免延迟送单,出现违反交通法规等行为,一度将骑手“困在系统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引导与平台企业的主动优化双管齐下,推动配送算法逐步向人性化、透明化方向升级。在此次恳谈会上,路径规划与劳动保护也是双方恳谈的重点。
给到骑手“直线距离最短”但实际通行困难的路线,单行道逆行、没识别出封闭路段,骑手手动纠偏,导致骑行距离增加……这些来自骑手的送餐路线方面的问题,经多轮协商,都转化成为《协议》中“劳动保护”中的重要内容。
《协议》提出,将增加安全因子在派单调度中的比重。在调度派单算法模型中提高交通管制、天气预警、道路施工等动态因素的比重,剔除逆行、危险路段行驶、超速等违规样本,以及绕路、低质量轨迹等异常样本,让订单的时间预估更为合理,确保在推荐任务时充分考虑网约配送员安全。
长时间跑单也是骑手安全的另一大“杀手”。此次《协议》在休息休假方面约定,平台优化“强制下线”功能,探索延长下线休息的时长,网约配送员每日配送时间不超过11小时;连续配送4小时,平台系统将提示,小休至少20分钟,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
“碰一下”解决“进门难”
“不让送餐上楼是物业规定的,我们保安是执行命令。”“小哥送餐到大门口,大冬天的,我拿回家都冷了。”“高峰期,有时没一个骑手来取餐,有时来一群。”……
此次恳谈会打开“大门”,邀请平台商家、消费者、专家学者、社区居民、小区物业、保安、居委会等多方代表现场参与,协商讨论出餐时间预估模型、配送路径管理、骑手参与社区服务等问题。
其中,饿了么已联合支付宝、多家物业推出“碰一下开门”新服务,骑手送餐可用支付宝“碰一下”,最快可实现3秒进门,解决骑手“进门难”问题,多方携手共建骑手友好社区。
参加恳谈会的饿了么外卖骑手葛杰刚告诉记者,他在上海送了6年外卖,最担心的就是超时被罚款,这份《协议》的诞生,将有效减轻外卖骑手的负担。
市委党校教授汪仲启认为,此次恳谈会和《协议》的签订是数字时代互联网平台企业探索算法民主的一个创新实践,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有组织的参与、有秩序的表达、有效果的协商、有尊严的劳动、有温度的制度。
据了解,上海市多部门联动,将继续推动新兴领域平台企业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服务保障,政府、平台、工会协同,社会多方参与,加强算法治理,力争推动本市更多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算法平衡效率与安全、加强“人本导向”,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又一“上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