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集团加大研发投入——挖掘陶瓷材料向“新”力
在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落成的深圳展厅内,一粒粒金色的长方体在显微镜下泛着光泽——这是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该产品约1毫米的厚度内堆叠着上千层陶瓷介质膜,每层厚度仅1微米。
陶瓷介质膜越薄,电容器就体积越小、性能越强,其中的技术攻关难度很高。为突破材料微观结构瓶颈,三环集团花费数千万元购置测试分析设备。研发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一道道难题,实现介质层膜厚从5微米到1微米,堆叠层数突破1000层。
通过持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质量管控水平,三环集团MLCC产品瞄准高容量、高可靠性、高频、高耐压、小型化等方向不断创新突破,形成丰富的产品矩阵。
三环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元件及其基础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电子元件在各个新兴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环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创新研发项目,取得稳定发展。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实现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
三环集团展厅内,电子元件产品琳琅满目。其中,光纤陶瓷插芯、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这些小部件看似不起眼,每年三环集团约30%的净利润是它们带来的,秘诀藏在材料‘基因’里。”深圳三环研究院院长陈烁烁告诉记者,三环集团积极开展多元化布局,通过“材料+结构+功能”排列组合,逐渐衍生出电子元件、通信器件、新能源三大板块。通过多个业务板块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促和市场联动,最大化发挥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今年1月份,深圳光明区人民医院300千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示范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由三环集团子公司深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深圳市燃气集团共同建设,预计年发电量230万千瓦时,减碳320吨,发电效率达64.4%。
“SOFC是通过高温电化学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技术,具有发电效率高、低碳无污染、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将天然气发电碳排放降低50%,未来与绿氢结合可实现零碳发电。”深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羽说。
三环集团始终注重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研发投入5.83亿元,同比增长6.83%。公司在多地建立研究院,配备先进测试分析仪器和试验设备,专注于新材料、新产品、模具及夹具的研究与创新,形成了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再创新的机制。张东羽告诉记者,三环集团牵头建设的“国家能源高温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已聚集了十几家产学研单位,正朝着单电池寿命突破8万小时、系统成本下降30%的目标攻关。
“紧盯行业发展趋势,三环集团以‘材料+’为战略核心不断实现突破,始终坚持‘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调研一代’的产品创新驱动,不断推陈出新,提供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张东羽说。(经济日报记者喻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