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政策问答·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统筹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任重道远,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状况仍将持续。”生态环境部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副司长凌越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凌越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实施方案正在研究制定,牢牢抓住生态环境领域制度体系“全不全”“通不通”“强不强”3方面主要问题,围绕夯实基础体制、健全核心制度、补齐短板弱项、加强系统集成等方向,明确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着力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
“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支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根基。”凌越说,将完善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研究制定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办法。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着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深化重大科技需求凝练,谋划储备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凌越表示,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推进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衔接。研究制定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健全环境风险管控体系的意见。
此外,还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今后将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强化控排企业碳排放管理。加快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推动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4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