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答题、模拟法庭、互动留言,未成年人体验“沉浸式”普法

时间:2024-10-31 10:56:38 推荐 731

网络是把双刃剑,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明枪暗箭。近几年,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未成年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被侵害?法治教育要先行!

10月30日下午,“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内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感受这里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形式。

包河区人民检察院从2006年5月开始,集中管辖全市市辖区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015年该院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2021年升级改造,被命名为合肥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基地布展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是合肥市首家青少年互动式法治体验馆。

合肥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国经济网记者何欣摄

整个展馆分“德法同行、少年筑梦”“雏鹰折翼、深刻警醒”“远离侵害、加强自护”“彩宏护航、未检有爱”四大板块,既面向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教育,也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一般预防,从而实现服务未检工作和服务社会大众的双重功能。

合肥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国经济网记者何欣摄

未成人心智发育不成熟,未成年人案件依然存在非常突出的特点,比如性侵类案件、学生欺凌类案件、涉网络和毒品犯罪案件,因此展厅分板块重点普法。

合肥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国经济网记者何欣摄

此外,这里还设有一站式询问、心理疏导、法治讲堂等七大功能区,通过对抗答题游戏、模拟法庭、互动留言等形式,为未成年人打造具有独立场景的“体验式”普法。

丰富的展板、有趣的普法短片、鲜活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妙趣横生的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增强法治意识。

今年暑假,共计一千三百余名师生、家长、留守儿童以及失管的困境儿童前来基地参观打卡,“零距离”感受法治文化,不仅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与温暖,也让家长、老师、社区工作者等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经济网记者何欣)